- 在線時間
- 198 小時
- 最後登錄
- 25-7-28
- 國民生產力
- 30
- 附加生產力
- 8535
- 貢獻生產力
- 0
- 註冊時間
- 04-12-17
- 閱讀權限
- 10
- 帖子
- 6236
- 主題
- 40
- 精華
- 0
- 積分
- 14801
- UID
- 36829
  
|
Sing13 發表於 24-3-18 11:00 
有整體5+,4+唔是更科學咩?
只公佈各科成績,唔公佈各科考既人數,又睇到啲咩?假設某學校只設一班PCB, ... 資深會員 hkpapa852 統計資料 (22-12-20 15:25 編輯) [color=rgb(153, 153, 153) !important][size=1em][複製鏈接]
有部份學校, 喜歡以"非一般"的統計方式, 去顯示自己既成績, TKO既GT係其中一間, 可以參考吓佢 2014-2015年既DSE成績 (請看 #4 備注 2)
整體4+平均有72.2%, 幾好喎! 有咩問題?
問題在於: 如何計算整體4+平均
GT既整體4+平均, 係將各科目以同一權重再 Average去計, 咁係咪正確呢?
4大主科, 以同一權重去計基本上無問題, 因為所有學生一定要考 (除NCS可不考中文, 但通常比例不高, 影響很低); 但其它選修科, 如當作和主科一樣同一權重, 就不太恰當, 亦唔係EDB既標準計算方式.
好似部份非熱門科目, 如音樂和地理, 報考既人會較主科少好多, 如以同一權重, 根本反映唔到真正既成績.
EDB標準計算方式如下: (如果還是不明白,請看看 #3 說明 1)
(1) 先計算計算每一科目既成績, 如某科目取得4+人數
(2) 將各科目以步驟(1)的方式計算出4+人數, 然後相加
(3) 將步驟(2)點既結果, 除 (各科目應考人數既總和)
假設一級有165人, 共考取1130個科次, 各科合共取得 675個4+既成績, 咁整體平均, 應該係 675/1130 = 59.73%
以下例子說明, 以GT計算方式, 同EDB計算方式, 可能出現既”誤差”:
中文: 50人考, 30人取得4+
音樂: 5人考, 4人取得4+
地理: 10人考, 7人取得4+
如以GT方式計: 3科4+平均係: average (30/50, 4/5, 7/10) = 70%
以EDB標準既統計方式去計, 3科4+平均: (30+4+7)/(50+5+10)=63.1%
個人認為, 參考DSE成績, 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諗:
3322率: 學校既補底效果如何
整體4+平均: 可反映大圍學生既能力 (學校大約有幾多學生可入讀UGC degree)
整體5+平均: 可反映學校較優秀學生既比例 (學校有能力入讀3大既學生比例)
|
|